河北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构建“三化合一”高效循环链
“我们构建起以石油化工为主、石油化工与煤化工有机结合、氯碱化工作为补充的“三化合一”的循环经济产业链。2017年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02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4月12日,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国行调研组走进河北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化工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新城这样自豪地告诉调研组。
作为河北省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石家庄循环化工园辖区面积56.52平方千米,引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个,累计完成投资632亿元。园区是石家庄市新型城镇化建设“5+4”试点之一,也是河北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十大新型工业化基地之一,被评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示范集群。
形成闭环产业链
“园区不是石化产业简单的入区聚集,而是依照‘三化合一’循环经济产业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项目空间布局上相互照应,实现上下衔接、循环利用。”高新城介绍道,园内石炼化、晋煤金石、石焦化工、八维化工、东华化工、旭隆化工等企业,仅“一墙之隔”,互供的物料、气体、蒸汽等通过管线近距离输送至相关装置,极大降低流通成本,减少环保安全风险,切实实现减量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
“千万吨炼油项目为‘三化合一’基础,生产成品油及各类化工产品。石炼化炼油项目产出的芳烃产品作为生产环己酮、己内酰胺、苯酐的原料,可进一步发展园区尼龙产业,还可与煤化工结合发展PTA、PET等化工新材料。”园区研究院副院长刘彦介绍说,“在这个产业链上,炼油项目的芳烃全部在园区内得到利用,为充分利用炼油项目产出的轻烃资源,园区还谋划了轻烃综合利用项目。”
同样,合成氨多联产项目作为化工园区产业链上煤化工的龙头项目,其产品供给园区内氨基乙酸、己内酰胺等项目做原料。氯碱项目作为产业链条上的有益补充,其生产的氯气也成为园区内生产医药中间体及新型农药的原料。在这个循环互供的产品链上,炼油项目需要的氢气、甲醇、烧碱等原料都能在园区内得到解决,己内酰胺项目所需的苯、环己酮、双氧水、液氨、氢气、硫酸,也都由园区内部提供。
构建生态循环体系
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了区内东华金龙化工公司和河北八维化工公司,对园区入驻企业的生产运行和厂区配套等生态循坏体系情况进行调研。
“园区循环经济依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通过产品和能量、水等梯级利用,形成以物质集成、集约利用为基础的高技术含量化工生态循环体系。园区还集中建设公用气体岛,为区内企业集中供应各种工业气体,使得区内项目原料、产品上下衔接,就地消化。”园区总工程师王保华边走边向调研组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在配套方面,为方便企业间互供物料输送,园区搭建了2500米的封闭公共管廊,避免了长途运输中的能源消耗和物料的排放泄漏,节约企业成本,环保性安全性大大增强;并建有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大型污水处理厂,统一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引入10万吨/年超临界危险固废处理处置中心,集中处理区内固体危废等;同时,园区还实行集中供热,集约利用热能,对不同等级的蒸汽进行合理配置、梯级利用。
此外,园区内实现公用辅助设施共享,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能源的浪费,实现土地集约。如化工园区共架火炬是将石炼化、晋煤金石、河北石焦三个企业的6个火炬头集中架设在一个火炬架上,避免了各企业独自建设火炬系统所带来的占地浪费,节约土地200多亩,在国内尚属先例。
打造循环产业新格局
“我们对入园项目要求严格,按照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选择项目,项目工艺技术必须先进、成熟,环境友好。”高新城说。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园区还引进了总占地2500亩的东创恒生科技产业园项目,打造石家庄市区东部创新创业新平台。
经过几年建设,园区核心产业区现已入驻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晋煤集团金石化工投资集团、东华金龙化工有限公司、白龙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八维化工有限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29家。引入总投资80亿元的800万吨炼油扩能、总投资39.6亿元的60万吨合成氨多联产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个。园区已形成了800万吨炼油、60万吨合成氨、20万吨己内酰胺、50万吨硫酸、10万吨离子膜烧碱、10万吨苯酐、7.5万吨氨基乙酸的生产能力。
“目前,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产业在园区已实现了有机融合,进一步优化延伸产业链是园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高新城表示,在“三化合一”基础上,将延伸升级产业链,重点发展丙烯下游产品深加工、尼龙化工产业和化工新型材料产业等三大特色产业,作为产业链的补充与延伸,促进化工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多种产业类型相融合的具有循环经济理念的产业网络。
在未来,园区将继续按照“绿色、循环、环保、安全、奉献”的理念,全力推进核心产业区建设发展、提质升级,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型材料为关键,推动石化产业升级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现代园区。